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上海证券报|光伏“老江湖”练出新招式——天合光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

2024-05-06  


  机器轰鸣声中,一块盖满电池片的210组件被流水线输送至叠层台前。底下的升降机自动将组件抬起、旋转。流水线的两边,工人熟练地将三条半透明的白色薄膜贴到210组件的头中尾三个位置。贴完后,组件被重新降回到流水线上,继续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这里是天合光能位于常州的组件M3车间,上述工序名叫叠层,白色长条薄膜有个专业名称——EVA膜。这种膜被铺设到组件表面再经过合玻、层压等几道工序,就会像一层胶水般粘结电池片和玻璃,起到缓冲和保护电池片的作用。至此,整个组件生产就基本完成了。

  “你看到有人工,已是组件制造的最后几个环节了。前面的工序大多由自动化设备或机械手完成。”天合光能全球品牌与市场部经理镇晓丹告诉记者,这里生产的是当前市场上最先进的组件之一——至尊N型625W系列双面双玻组件。常州这样的光伏智能化制造生产基地,天合在全球还有十余个,分布在浙江义乌、青海西宁等9个国内城市,以及泰国、越南等4个国家。

  作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光储一体化企业,天合光能如今已是光伏行业的翘楚,以多个“第一”引领行业发展。在很多同行眼里,天合的稳是出了名的——过去十多年行业危机警报多次吹响,但天合每次都能安然无恙。公司去年营收首破千亿元,同比增长33.32%,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13.66%。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光伏龙头的“四个领先”

  “我们这条线属于老车间改造,还不算天合最新的产线,但出来的产品的确是最新的组件产品。”徐伟说。

  徐伟是M3车间的创团主,也就是车间负责人。他介绍,这条产线目前的开工率高达95%,而之所以会有这5%的缺口,主要是电池片供应跟不上。

  截至2023年底,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90吉瓦,相当于8.3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140亿棵树。截至2023年12月,公司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超100吉瓦,位列全球第一。公司首提并发布IEC国际标准;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行业首个工业大奖和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天合光能品牌媒体传播负责人吴恺告诉记者,天合作为光伏龙头的领先地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科创领先。“我们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6次刷新世界纪录。我们还搭建了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专利申请数超4000件。”吴恺说。

  其次是全球化布局领先。据他介绍,天合以常州全球总部为重要基点,去年又在上海建立了国际总部,在瑞士苏黎世、美国硅谷、美国迈阿密、新加坡、阿联酋等地设立了区域总部,在泰国、越南、美国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业务布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生态领先。天合光能推动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成立,并且推动“700瓦+”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和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倡导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光伏新生态。

  四是产业链领先。吴恺表示,公司强调区域协作发展,积极布局长三角,助力东西部协作来打造源网荷储的零碳产业园,一直倡导优势互补、长短合作。

  “天合成功的‘密码’还有我们的创新和品牌。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创新,与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联合攻关,开发了许多新产品。”吴恺说。

  他特别提到天合光能的核心价值观,分别是五个英文字母:C(Customer),以客户为中心;O(Open),坚持开放创新;D(Dedication),长期艰苦奋斗;E(Excellence),全力追求卓越;S(Share),共担共创共享。

  而这五个字母合起来是一个英文单词——CODES,翻译成中文即“密码”。

天合常州组件M3车间,工人将EVA膜贴到210组件上 记者 陈其珏 摄

  将践行ESG上升到战略高度

  在天合的成功秘诀中,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也是个重要方面。

  “天合光能非常重视ESG。新能源光伏行业本身有两个ESG属性,一方面,我们的主营业务就是支持客户去完成他们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我们的新能源产品促成他们替代传统的能源设施。同时,我们还提供售后服务和其他产品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通过ESG管理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天合光能集团风控兼ESG管理助理副总裁吴肖对记者说。

  她表示,ESG如此重要,是因为未来两年全球排名前十的重大风险,有一半是与ESG相关的,包括极端气候、生物多样性、全球网络安全、社会责任分化等。再放眼未来十年,全球首要风险的百分之八九十与ESG相关。

  “这些风险是我们回避不了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识别哪些是机遇,通过风险洞察找到整个行业发展的机遇。比如在海外,我们要遵从ESG的监管要求,要符合当地的市场准入和低碳减排要求。做到这些后,我们的产品就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这就是一个可以抓住的机遇,将支撑未来更多业务机会。”吴肖说。

  吴肖表示,要把ESG融入整个公司治理和经营层面,从战略高度纳入规划,“未来5到10年,分到每年的具体实施路径、目标、绩效考核,如何纳入各个部门的职责工作、流程——这都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做的”。

天合常州组件M3车间叠层台前的EVA膜

  “新质”与“高质”双向赋能

  在吴肖看来,天合光能成功的秘诀,其实也是光伏行业过去多年的经验总结。20年来,光伏行业从三头在外(原材料、客户、设备全在海外),到现在整个产业链百分之八九十由中国企业制造,行业发展到规模这么大、市占率这么高,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和建议可分享给其他行业的出海企业。

  “首先,最主要的是抗风险能力。复杂的国际环境是光伏行业绕不过去的话题,光伏企业必须面对种种挑战,必须有抗风险能力,构建起产业链、供应链和经营管理的韧性,培养出管理团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管理组织能力。而且,相关能力必须持续迭代升级。”吴肖说。

  她认为,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稳健发展的走向——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预判未来外部政策的趋势,很多预案要提前制定好,“预判和预案,是管理层必须在脑子里反复演练的,并在内外部资源整合后加以应对落实”。

  天合光能全球品牌市场总监曹云端认为,天合的成功来自坚持创新引领,锻造新质生产力。公司一直以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搭建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锻造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实现“新质”与“高质”双向赋能,积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就以徐伟所担任的M3车间创团主这个职位来说,其也是天合为推动各车间相互评比、提高业绩的一个创新举措。

  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创新氛围中,新质生产力渐渐锻造成型。

  【对话董事长】

  天合光能高纪凡:追光何必露锋芒

高纪凡

  清爽干练的寸头,厚重笔挺的身板,一身藏青色西服——这是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公开场合露面时的形象——20年前初创天合光能时如此,20年后当公司已成为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光储新能源领军企业时亦是如此。

  他创办的天合光能如今已是光伏行业当仁不让的龙头、“链主”,而他低调、不张扬的个性一如他的外形,在过去20年里没有改变。很多人甚至觉得,说话四平八稳、处事谨慎周全的高纪凡个性不突出。但不露锋芒恰恰是他最大的个性,也是他和天合成为光伏行业“常青树”的原因。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高纪凡在首场“代表通道”上亮相,并说了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我是一名‘追光者’。此前,光伏行业所有的国际标准都是由国外企业制定的。我决心要改变这个局面。经历了几十次失败,通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不懈,我们成功了!”

  近日,高纪凡在位于常州的天合光能全球总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他在光伏江湖保持“常青”的秘诀、打造新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努力以及对行业前景的洞悉。

  “追光”之路:

  从“学霸”到“链主”

  与当年最早创业的那批光伏“元老”类似,高纪凡也是一名“学霸”。

  1988年,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硕士学位毕业的他有机会出国深造。然而,一番抉择后,高纪凡放弃这个机会,转身投入创业大潮。

  他先是和当时很多怀抱创业理想的青年一样,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顺德一家洗涤剂厂“试水”。依靠所学,他推出了许多发明专利,也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1992年,高纪凡离开广东回到老家江苏常州,创办武进协和精细化工厂。其间,他无意中接触到一种以氟碳铝板作为幕墙材料的新型建筑外装饰材料。当得知这种材料在欧美已经普及,而在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时,高纪凡果断转行,研发生产这种材料。这次转行让他的事业上了一个台阶,建成投产仅两年,公司销售收入就破千万元,几年后更突破亿元。

  正当他沉浸在收获成功的喜悦中时,毕业时导师的一句话在耳畔响起,“纪凡啊,你去创业就要找一个能干一辈子的事业,一直干下去”。他决定重新出发,寻找新的创业方向。

  时间来到1997年。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高纪凡却从黑暗中看到一束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通过和美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的推出,让他看到一个值得毕生奋斗的方向——光伏时代来了。

  1999年,天合光能建成一栋用电全部由太阳能供给的光伏建筑——阳光小屋,其在北京申奥专题片中亮相。这是中国太阳能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幕。

  凭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激情,高纪凡带领天合又一次转行,在光伏这片江湖一干就是27年,也一路见证了行业的高光与低谷、风雨和彩虹。

  在每一轮寒冬过后,高纪凡和天合光能都能安然无恙,始终站在行业舞台中央。他还推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并当选第一、第二任理事长,至今仍是协会的名誉理事长。

  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坚持创新:

  锻造新能源新质生产力

  高纪凡的秘诀就两个字:创新。

  “天合光能在市场最惨淡那两年,坚持做的就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行情最不好的2012年,天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现在来看,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吸引了全球顶尖光伏专家进入技术委员会,取得了大量研发成果。”高纪凡说。

  他告诉记者,新能源行业的本质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更高水平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动力,实际上就是新能源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高纪凡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全行业陷入亏损。一些人建议高纪凡砍掉研发投入。他说:“什么费用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研发。”此后,天合的研发投入每年持续加大,累计投入超过230亿元。

  “正是由于长期的投入,我们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球领先,26次创造世界纪录,获得中国工艺大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虽然要经历千辛万苦,但只有牢牢抓住创新不放松,才能收获‘一览众山小’的喜悦。”高纪凡说。

  TOPCon技术就是一例。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天合在行业内较早就转向了这种N型电池新技术。随着规模化又出现大量新技术创新,TOPCon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更强大的创新能力,转化效率与性能的提升远超预期。高纪凡预计,未来几年内,N型TOPCon电池组件都会是行业的主流。

  除了以TOPCon作为主体投资方向外,天合光能在HJT、TBC、HPC、钙钛矿叠层等其他光伏新技术方向上也在全力以赴研发创新。据他透露,天合光能实验室从2014年就开始钙钛矿电池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研究,已申请了大量发明专利。

  “公司未来将构建一个N型时代新型高效电池的全面格局体系,让多元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客户价值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更好协同发展。”高纪凡说。

  他还特别提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目前光伏行业无门槛,知识产权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这不仅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反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抑制行业创新动力。他建议大力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全力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有效维护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协同发展:

  探索供给侧精准管理

  除了依托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上述硬科技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外,天合光能还在构建一套服务千家万户、千企万厂的光伏智慧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

  “比如天合光能旗下天合富家从事的百万屋顶计划,已为近百万户老百姓的屋顶安装了光伏系统。这种新模式的创建,不仅推动了农村地区的低碳绿色发展,也构建了一个不用老百姓自己投钱就能每年获得2000元到3000元收入的持续发展模式。这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的探索。”高纪凡说。

  谈到公司今年的主要目标,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因此,光伏和储能要协同发展,除光伏技术、产业市场发展外,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全力推进和提升整个储能电池、储能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公司现在仅储能方面的研发实验室或创新中心就有三个,分别瞄准储能电池研发、储能系统研发和储能控制部件研发,将构建一个垂直一体、横向整合的储能研发和产品体系。

  高纪凡表示,目前整个行业在思考,怎么找到一条以“链主”企业为主体,上下游在创新上协同、在专利上共享、龙头企业间进行良性竞争和必要沟通协作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新路。

  当被问及行业发展态势,高纪凡称,从需求方面看,二季度后市场会逐步回升。至于供给侧,如何进行精准管理和有效改革目前还在探索。当然,这需要龙头企业担起责任,政府、金融机构和产业链企业协同进行。只有这样,行业发展才会更加健康。

  “协同”,这也是采访过程中高纪凡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深受中国哲学影响的高纪凡秉承“天人合一”理念,而公司名称“天合”亦由此而来。巧合的是,高纪凡最终选择把“天上阳光引入人间”作为终身事业,并在创业过程中始终遵循“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协同理念。或许,这正是高纪凡和天合保持基业长青的奥秘所在。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期编辑:杜明泽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