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文化中国行 | 新技术赋予北庭西大寺新生命

2024-05-15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公里处,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新疆首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遗址公园里,一座色彩柔和黄色博物馆引人注目,走进去会看见: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整体被保护棚安详地笼罩其中,这座曾经在风雨中裸露的佛寺,如今被南北跨度约97.5米、东西长65.3米、高24米的钢构展厅严密包裹着,成为一座占地11974平方米、建在遗址上的佛寺博物馆,其保护棚的规模仅次于西安秦兵马俑。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又称西大寺),是北庭故城遗址的附属建筑之一。遗址本体高高隆起在眼前,看起来像一个超级大的封土堆,过去被当地人称为“大墩”。1979年至1980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对西大寺遗址进行两次发掘,经对挖掘实况和所获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确定其为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的建筑,是高昌回鹘时期的王家寺院,是天山北麓唯一一处历经唐、宋、元时期的佛寺遗址,保存有大量的塑像、壁画以及汉文、回鹘文题记等文化瑰宝。一尊尊立体生动的佛像,一幅幅以红、赭、黄等为主色调讲述不同故事的精美壁画,展现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在建筑、文化、绘画、佛教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里的佛像复原展示区。资料图

  当年新疆考古队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孙秉根研究员介绍,通过两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发现1000多平方米精美壁画,出土一大批陶器、铜铁器、玉石器和彩绘木构件等珍贵文物,为研究高昌回鹘时期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佛教艺术、社会经济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该遗址壁画上发现的很多汉文和回鹘文等题记表明,北庭当时就已是多民族融合共生的环境,为研究新疆的民族发展、宗教演变过程提供了历史实证。

  博物馆展览分两条主线,一边用于陈列佛寺遗址里发掘出的佛教造像、壁画及一些建筑构件等,另一边是关于吉木萨尔和北庭故城历史沿革的介绍。穿过博物馆建筑本体,即可进入佛寺遗址本体保护建筑内。

  佛寺遗址由北院正殿和南院配殿两部分组成,其中北院主要包括东南西北四面石窟及庭院中间的巨大佛像,南院包括僧房、库房及配殿等。整个佛寺遗址由土坯砌成,建造时先垒砌一层高台,然后采用退台方式垒起第一层石窟和第二层石窟,每层有8个石窟,洞窟内有泥塑造像和壁画。随着时间流逝,壁画多已脱落难以辨认,佛像也大多残破不堪,可依稀辨认出手势和姿态,其中很多佛像都是既有中原审美特色,又有西域舞蹈特点的交脚菩萨像。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里的壁画《王者出行图》。资料图

  佛寺南院配殿的壁画场面较大,气度恢宏,内容丰富,绘有佛经故事图、供养图、供养菩萨和比丘图,供养人图等。其中最著名的壁画《王者出行图》,是佛寺里保存最完整的一幅壁画。画中一位趺坐于白象背上的王者,身披铠甲、气度雍容。白象鞍辔俱全,缓步而行;王者前后簇拥着骑马的护卫,有的持华盖、有的举旌旗,行进于山峦丘壑间。画面色彩鲜艳,绘画手法精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壁画下方有残损的王室供养人画像,正对的地面有一座卧佛,现只残留腿脚部。其他配殿以塑像为主,是供养人和僧侣日常礼佛的主要场所。

  如今,数字技术给北庭故城遗址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全息投影、VR展示、数字化复原、互动魔法墙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让观众可以沉浸体验和感受千年前沐浴在佛光中的寺院。实体模型多角度三维数字虚拟投影技术,使佛像庄严肃穆的面容在光影交织中显得更加清晰动人。在沉浸式弧幕数字场景投影体验区内,讲解员米拉带领观众站立其中,顿时,大家眼前出现了精美的壁画、宏伟的佛寺。“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观看遗址本体的全貌,还能了解佛寺遗址内佛像的造型外观、制作工艺、修复保护过程等,让观众体验与文物同在的历史场景,体验北庭故城和回鹘佛寺的历史渊源。”米拉说。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本期编辑:边瑞雪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