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付剑锋:艺术与城市共生

2024-07-29  

人物名片

  付剑锋,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二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自治区文联委员,中国石油文联主席团委员,新疆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石油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新疆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7月17日,盛夏。前一天的一场夜雨为原本炙热的天气带来了一丝湿润与宜人的凉意,画家付剑锋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路途。

  他的作品《逆光——国之重器系列组画之六十六》入选了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以下简称全国美展),这是我国美术界5年一度的艺术盛事,凝聚着众多画家的心血与梦想,付剑锋的作品已5次入选其中,而距他上一次入选,时间已悄然划过了10年。

《逆光——国之重器系列组画之六十六》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著名油画家张祖英和靳尚谊曾说,付剑锋的油画作品充满着力量、秩序、热情、自信和一种出身于大工业文明所必然具备的崇高壮阔的情绪氛围。其中的管道系列已独具面貌并成为他特有的形式符号。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石油管道庞大、冰冷且坚固,它们是工业文明的象征,与艺术的柔美、细腻和感性似乎相隔甚远,但在付剑锋的笔下,这些冷冰冰的钢铁结构被重新赋予了生命和意义,构建出了一个个庞大而又神秘的工业景观。

《逆光》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这次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同样显现着强烈的“付氏风格”,画面中,色彩斑斓的管道、错综复杂的阀门和机械零件不再是枯燥的工业产品,它们犹如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精心布局,相互交织,彰显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独特魅力,也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秩序与力量之美。

  再仔细看,画中还有一些工人的形象影影绰绰地出现在巨大的机械装置中——付剑锋试图以这种方式,引导观者去思考如何在不断推进工业进程与弘扬人文精神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10年时光漫长却又转瞬即逝,站在全国美展的展厅中,付剑锋心中的期待更重了,这种期待感并非单纯来自作品被认可的喜悦,那是一种更为深层且错综复杂的情感——时间洗礼后对生活更深的感悟,对自我的不断革新,以及创作理念随着岁月流转的自然演变,亟待他去表达和呈现。

  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虚荣心”——它依然在他的创作经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并非贬义上的虚荣,而是他对自我认同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是他与自己对话的桥梁,是希望被看见、被认可、被记住的本能。

  “这么多年我坚持走自己的路,画石油工业、画克拉玛依,如今我依然想把这件事做好。”这种信念感让已经退休的付剑锋仍保持着惊人的创作能量,他每天在工作室创作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有人评价说他事业心太强,但他只是觉得这件事带给他单纯的快乐和满足感,这种情感如同灼人的日光,明晃晃地照射在他的生命中。

  他不断挖掘更为深邃的主题——人、城市、现代工业之间的微妙关系,并试图通过自己的画笔,将这一宏大的议题细腻生动地呈现在观者面前。除此之外,他也不断将视野投射到画作之外的世界。

《晨曦》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他将画室开放给公众参观,并自筹资金,用8年时间把一片废弃的旧房屋,改建成一座独具特色的创意空间艺术区,希望将其打造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并使它在宏观的城市景观中发挥独特作用,激发人们对美的感知与追求。

  他的个人作品巡展在杭州、成都、重庆、北京等城市及意大利、法国等地举办,在展现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加强了克拉玛依市与国内外城市在文化艺术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他笃信,时代发展需要艺术的推动,城市建设也需要艺术的滋养。人们在艺术中觅得喜悦与振奋的力量,这些力量能支撑大家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向前迈进。

  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一个生活在画室里的创作者,可以如何参与到城市文化的建设当中。

  这是他作为一名画家要进行的持之以恒的探索,也是他对艺术精神的一种理解和贯穿。

  近日,记者对付剑锋先生进行了专访。

  “画什么”和“怎么画”

  记者:恭喜您的作品第五次入选全国美展,您的画作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石油管道的工业美学,这在当今艺术界独树一帜。请问您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付剑锋:绘画创作有一个永恒的课题——“画什么”和“怎么画”,这不仅是画家创作的核心,也是我们追求艺术表达创新的源泉。其中又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画家所植根的土壤——他们的“根”究竟扎在何处。

  我对石油工业有一定了解,但要说有多么深入,其实谈不上。就像大多数在克拉玛依出生、成长的人其实都没走近过“磕头机”,不了解它的机械零件是什么样、工作原理是什么样,但只要说到克拉玛依,很多人心里都会出现它的形象。

  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更像是“城市的符号”烙印在了人们心中。我从小看着那些石油管道延伸、交错,逐渐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我觉得它们不仅是物质输送的通道,更是承载着克拉玛依历史、文化和许多人记忆、梦想的载体。

  记者:所以您选择了这样不寻常的题材?

  付剑锋:说实话,现在我已经说不清是我选择了它,还是它选择了我。一幅好作品的诞生,和画家的阅历、出生的土地及社会的艺术氛围等因素息息相关,是画家内在世界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结果。

  都说“三十而立”,我30岁的时候画了第一幅“管子画”还获了奖,我的创作方向被肯定了,“立”住了,我就一直沿着这条路不断走下去。现在觉得或许是时代给予了我这样的机遇和使命,让我去展现工业文明的美。

  记者:和10年前相比,这次入选全国美展,您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付剑锋:入选这届全国美展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全国美展是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论证画家的创作理念和轨迹是否正确,是否和时代同步。

  10年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变好、升级,但是由于太久没参展,我对自己产生了一些疑虑——此前我曾揣测,我的作品能够入选这届美展的概率不过五成,甚至内心深处产生过“我老了,作品跟不上时代步伐了”这样的念头。

《脉》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当知道作品入选的时候,我心中的疑虑消散了,这份由权威领域授予的认可太珍贵了,它是对我自身价值的一次深度肯定,就像一剂强心剂,让我更加坚定,我所选择的工业题材创作方向是正确且有意义的。

  记者:您曾经说,一直困扰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作品中处理好人和工业设备的关系,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您更希望在画作中引发大家对工业背后人文精神的思考。

  付剑锋:是的。多年前,工业和人的联系非常紧密,几乎每一项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工人的直接参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很多工业题材的美术作品是以人为主体的。

  但随着时代发展,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加速,AI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种背景下,工业题材的美术作品要如何体现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我要如何把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凝练成为具有时代代表性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引发大家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思考和情感共鸣?

  这些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记者:这个困惑的答案您找到了吗?

  付剑锋:我想应该是“借物喻人”。比如“脉”系列作品和“国之重器”系列作品,我都在尝试把一些人性化的象征融合在工业元素中。

  大家看梵高画的向日葵,能读出他对生命的理解,我也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作品,能够思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记者:现在有个词叫“舒适圈”,是说做自己熟悉的事所以感到很轻松、很自在。您觉得创作工业题材作品是您的舒适圈吗?

  付剑锋: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更直白地说,我觉得做这件事让我感到快乐。

  我有时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说做艺术工作很痛苦。我觉得,如果你正在做的事让你觉得痛苦和苦恼,那就不要做,一个人做一件事肯定是因为自己觉得这件事有意义、值得去做。

  具体到我个人身上,我在作画的时候能够进入一种流畅的、自由的状态,这让我感到安心又充满自信,能够用更多心思思考如何通过这些作品来传达更为深刻的主题,如何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

  当然,我也很幸运,家人、朋友给我了足够多的包容和支持,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给了我足够宽广的创作空间和足够肥沃的创作土壤。

  反正我从来没痛苦过。

  记者:也没有迷茫或倦怠的时候吗?

  付剑锋:迷茫期倒是有过,大概有六七年的时间。

  当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提升自己的欲望也更强烈,在国内外交流、学习,可当眼界开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问题来了——我看什么都好,什么都想收为己用,创作的时候想法很多,结果内心原本坚定的创作道路出现了分岔。后来有朋友跟我说:“还是你以前画的东西更好。”

  我开始意识到,我的创作方向出问题了。

  所以现在我常说,吸收他人的优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这些优势与自己风格之间的契合点。每个人在艺术创作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构成了我们作品的灵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创作理念。

  作品和“母体”一起发展

  记者:作为专注于工业题材的画家,克拉玛依城市工业发展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付剑锋:正如之前我们谈到的,我希望作品不仅仅是记录工业景观,更要捕捉到这些场景背后的精神和情感。克拉玛依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不仅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不断更新着我对工业美的理解和表现方式。

《雄魂》油画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我的画以克拉玛依为创作母体,这么多年来,这个“母体”在不断发育成长,我的创作也在和它一起发展,这是非常幸运的事。

  记者:在您看来,文化艺术在城市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付剑锋:我觉得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文化和艺术的连续性及情感价值非常重要,文化是连接城市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帮助我们理解自己从何而来,要往何处去,构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最真实、最持久的部分。而艺术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居民的情感状态,也是城市身份的一种表达。

  看奥运会开幕式就能发现,无论多么发达、多么令人震撼的科技元素,最终的精髓与核心始终都会回归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

  记者:对您来说,理想的城市环境是什么样的?

  付剑锋:首先应该是让人舒服的。这种舒服不止于有便利与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在于能够启迪人心,挖掘并滋养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内在渴求。城市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都能够成为孕育灵感与创意的温床。

  其次是多元而包容的,既能尊重传统,又能接纳创新,艺术与工业、自然与人文能够和谐共存。城市应该成为一个大舞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讲述自己的故事。

  记者:您对克拉玛依的艺术发展有哪些感想和建议?

  付剑锋:首先是注重艺术人才梯队的建设,要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艺术生态系统,让不同年龄段和经验水平的艺术人才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艺术传承与创新。

  其次是给处在成长期的艺术人才多方面的支持和呵护。

  一个艺术人才的成长周期很长,他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磨炼技艺,要不断探索和深化自己的创意和表达方式,更需要有文化的积淀。但他的成长的过程又可能非常脆弱,作品能否被公众接受并得到认可,社会环境是否有利于创作……这些因素都会对他产生影响。

  希望克拉玛依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机会、更宽阔的展示平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记者:近年来,克拉玛依出现了不少本土青年画家和绘画爱好者,您对他们有哪些建议?

  付剑锋:首先要培养敏锐的眼光,这种敏锐不仅体现在精准挑选与生动呈现艺术题材的能力上,更要能深刻洞察并精准传达时代精神的精髓。

  其次要给自己“定调”,真正立足这座城市的特点进行创作。如今,克拉玛依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都非常好,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独特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最后,既要怀抱梦想,也需心存敬畏,既要保持“只争朝夕”的积极态度,也要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持续精进和完善自己的创作。

  有一句话特别想对大家说:只要做对的事,总会有人帮你。

  记者:能谈谈您最新的创作规划吗?

  付剑锋:我目前正在创作一幅新疆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这幅作品名为《兰新铁路》,是一幅尺寸为8米×2.5米的大型油画。希望我能够借助这幅作品,展现兰新铁路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意义,向那些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建设者们表达敬意,同时也为迎接明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陈晓丹
本期编辑:王若惟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