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评论|从“飒”到深度共鸣——解码乌鲁木齐交警短视频的爆火传播

2025-04-21  


●东山

  “哇,被乌鲁木齐交警帅到了”“这个眼神,这个动作绝了,好喜欢加油”“这个是这类视频最帅的一版”……近日,“乌鲁木齐交警”视频号中一条“我们时刻守护您的出行安全”主题视频火爆全网,点赞量、收藏量均超10万,转发量达4.8万,在全国交警系统掀起了一股模仿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几个“高仿”版本。但在这当中,乌鲁木齐交警版依然是网友最喜欢的版本。对各个地方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分析乌鲁木齐交警版爆火的原因,对我们做好新媒体传播极具启发意义。

  首先是有趣自然的有声语言。

  乌鲁木齐交警版的对话是:“美女,你开是警车吗?”“那守护你的人还在吗?”

  部分地方版则是“美女,你开的是警车吗(么)?”“美女是一个人吗?”“那守护你的人还在吗(么)?”“就你一个人在守护我们吗?”与乌鲁木齐交警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第一句问话里,语言在地域上的特色变化值得注意。乌鲁木齐市民“你开是警车吗?”缺失一个“的”的口语化表达更贴近当地群众的日常交流习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在这句直白而简单的问话里,市民对女警的好奇得到了自然的流露,少了很多模仿版本里明知故问的味道。与之相比,部分地方版本“美女是一个人吗?”的问话则不够庄重,成为一定程度的减分项。

  而后半句在多个版本中最大差别则体现在守护对象的不同上。就这点而言,显然乌鲁木齐交警版更胜一筹。“那守护你的人还在吗?”台词通过市民对女警的关切设定,隐喻警民互动中的温情叙事,更易引发观众共鸣。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在这份关爱当中,新疆警民关系的和谐,社会各个群体间的信任感、安全感尽显无遗。这种双向情感的交流互动打破了传统宣传的单向输出模式,建构起“守护者与被守护者”的情感价值共同体,这也是该版本能被广泛传播的关键之一。

  其次,是内涵丰富的形态语言。

  在乌鲁木齐交警版整个视频中,虽然女警没有说一个字,但她丰富的形态语言是完全超越其他版本的。

  “你开是警车吗?”在回应市民这句问话时,女警带着微微的笑容有两个点头的动作,那个微微的仰头角度显得非常俏皮可爱。就在这一点点“傲娇”的点头中,不仅没有丝毫违和,女警的职业自豪感、自信感还扑面而来。

  在回应“那守护你的人还在吗?”时,视频中女警头有一个小小的仰起角度,透露出一种“那你就不知道了吧”的戏谑,为下面没有正面回答、按动警灯警笛控制器做了恰如其分的铺垫。

  第三,是富有冲击力、节奏感的画面语言。

  在对话过后,短视频节奏感猛然加快——在暗化的背景下,警车侧面的警务摩托像是一柄劈开黑暗的利剑,“唰”地闪现,犹如神兵天降。这种摩托车快速切入画面的剪辑手法,凸显了执法力量的强大、及时、勇猛,极富视觉冲击力,有力地呼应了“守护”主题。随后摩托车和视频车的快速接近和拉远,还可能暗含了对危险的甄别、确认、排除、撤退整个流程,凸显了警务工作的专业、高效、及时和准确。

  而当警务摩托车拉远时,警车随之跟进。在二者形成的齐头并进的态势中,战友间的默契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在这份默契中,守护战友的情谊和守护人民的职责实现了高度统一。最后视频以一个慢速略带模糊效果的回放,为警察群体形象完成了从单一形象到群体形象上的总体描绘和升华。

  相比乌鲁木齐交警版,其他地方版本在以上三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地方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这些创新多和整个视频的主题、格调、剧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之处,没有做到足够出彩,令人遗憾。比如部分视频选择在白天拍摄,不仅弱化了在夜晚特定情境中凸显的守护意义,在氛围的营造上也略输一筹。再如最后画面的处理,其他地方版本普遍使用了多人、多车画面,两三辆警务摩托加一辆警车的搭配最为常见,笔者见过最多的一个版本中就出现了10辆警务摩托。但无论哪一种,都有过于直白和用力过猛之嫌,与之前短平快的剧情化设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离,多出来一些压迫感,对原本形成的暖心感、飒爽风形成了削弱。

  总而言之,乌鲁木齐交警版短视频的成功,为新媒体尤其是政务新媒体如何平衡专业性与亲和力提供了创新样本,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最后,还是要为英姿飒爽的乌鲁木齐交警点赞!给力、到位的新媒体宣传,给乌鲁木齐形象、新疆形象又上分了!

责任编辑:刘奎
本期编辑:吕梦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