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致密砂岩气、火山岩气与煤岩气三路攻坚——准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研讨会侧记

2025-07-07  

  克拉玛依融媒通讯员 张艳梅 于绍辉 唐晓川          

  7月1日至2日,准东采油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广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及多家能源科技企业、新疆油田公司等各路专家,召开准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研讨会,就准东地区致密砂岩气、火山岩气、煤岩气勘探评价前景、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技术等展开了研讨。会议聚焦致密砂岩气、火山岩气与煤岩气三大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天然气效益开发锚定目标、破局拓路。

致密砂岩气:锚定白家海凸起效益开发

  会议伊始,准东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对该厂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进行系统剖析。他深入梳理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与阶段性认识,精准指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明确提出后续攻关方向。该阐述为本次会议拉开精彩序幕,激发了与会人员深入研讨的热情。

  白家海凸起地处准噶尔盆地东部,蕴含着巨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多个层系已成功获得工业气流,其中二叠系梧桐沟组、侏罗系八道湾组三段和二段、三工河组一段、西山窑组等层系,在试油试采过程中均取得一定成果,展现出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然而,该区域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投资成本居高不下、单井产能偏低、排采手段相对单一、产量递减较大,这些难题严重制约着白家海凸起各层系致密砂岩气实现效益化建产,成为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

  研讨环节,众多专家围绕核心议题,从地球物理领域、勘探开发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三个方面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盛宴。《天然气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地震预测技术展望》《致密砂岩气目标处理及叠前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准东探区天然气勘探难点及技术对策建议》等专题报告相继呈现,专家们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前沿理论,畅所欲言。针对白家海凸起致密砂岩气,从成藏特征、勘探难点、储层预测技术到排采工艺技术等维度,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提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技术对策与发展建议,引发全体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

  在成藏特征研究方面,进一步明晰气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油气运移聚集机制,明确多凹陷烃源岩对气藏形成的贡献;勘探技术领域,大力推进高精度地震勘探、先进测井技术与精细化地质建模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储层识别与预测的精准度;改造工艺层面,着重聚焦压裂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参数优化;开采技术环节,深入研究井筒多相流规律,科学调整开采参数,确保天然气顺畅产出;排采技术上,系统剖析地层产水根源及变化规律,制定并实施配套的高效排采工艺方案。

火山岩气:向深向内向源战略升级

  准东地区石炭系气藏主要集中在滴南凸起、五彩湾凹陷、白家海凸起、东道海子凹陷及周缘,三面受石炭系气源灶环绕,天然气资源丰富。在石炭系勘探初期,以构造高点勘探为主导,先后斩获克拉美丽、五彩湾两大亿吨级整装气田,实现盆地火山岩领域重大突破。然而,白家海凸起与东道海子凹陷区块受限于三维地震资料覆盖不足,勘探程度相对

  滞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区石炭系构造与油气成藏匹配机理复杂,长期隆升背景下地层格架模糊、风化壳气藏分布规律不清,仅获零星出气井点,传统高点勘探模式遭遇严峻挑战。打破传统思路后,由高点向下凹勘探,由风化壳向内幕勘探,目前已在东道海子凹陷大型地层尖灭带落实圈闭3个,已部署预探井1口。但勘探评价工作的推进仍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目前现状,与会专家深度剖析,提出了石炭系勘探从“高点布井”向“系统成藏研究”的战略升级,按照“向深、向内、向源”的思路,提出“双源控聚、岩相控储、古隆控藏”的成藏模式。首先是深度挖掘现有资料潜力,启动白家海凸起三维地震连片处理攻关,构建高精度速度场模型,突破火山岩内幕成像技术瓶颈;建立石炭系全盆地统层对比标准框架,重点厘清地层尖灭线与储盖组合空间配置,攻关“源—储—盖动态耦合”成藏理论;实施“双轨并进”勘探策略——横向由白家海凸起、东道海子凹陷向滴南凸起内幕储层延伸,纵向由风化壳气藏向深层东大型地层—岩性复合圈闭拓展,探索源储紧贴型新领域。

  通过本次研讨,为石炭系火山岩气勘探方向确立了新思路、新方向和新对策,助力准东采油厂天然气增储上产迈上新台阶。

煤岩气:地质工艺双擎驱动攻坚

  在煤岩气研究方面,会议主要聚焦白家海凸起煤岩气开发难题与技术突破、地质研究、工艺攻关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破局煤岩气开发困境,为区域煤岩气高效开发注入新动能。

  地质研究上,研讨会以准东采油厂煤岩气工作布局为切入点,从天然气潜力挖掘到勘探难点攻关,从煤岩气高效开发理论到地质评价方法,覆盖从深部煤岩气开发理论到储层评价全链条技术环节。通过明晰白家海凸起地层赋存规律,精准圈定优质储层富集区,为井位优选与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专家们结合准噶尔盆地地质特征,深入剖析煤岩气藏形成机制与开发痛点,为技术突破筑牢理论根基,以地质研究之“深”,铺就开发实践之“路”。会议明确了八道湾组煤岩可做为现阶段的主攻目标层,其相比西山窑组煤岩,具有热演化程度强、成熟度高、超压、镜质组分含量高的优势,属于以吸附气为主的自源自储煤岩气类型,往埋深更深的成煤沉降区有寻找规模气藏的广大前景。

  工艺技术方面,会议聚焦“学技术、求突破”,围绕采气工艺进展、排采技术优化等展开研讨。从煤岩气地质评价关键参数,到深层煤层气井筒流动规律,再到排采工艺实践,技术人员分享前沿探索与工程案例。针对游离气易快速产出需保障导流通道,解吸气依赖降压解吸需精准调控排采节奏的差异,分阶段制定不同的排采工艺及制度,通过“地质+工程”协同视角,破解煤岩气开采中储层改造、产能释放难题,借工艺创新之“力”,驱动开发效率之“升”,推动工艺技术向高效、精准升级。会议确立了“低阶中找高阶、低压中求稳产”的思路,可在精细刻画优势煤岩储层、找到气“甜点”的基础上,借鉴鄂尔多斯成熟经验,推进八道湾组老井优选试气及水平井先导试验,同步攻关低压煤岩气排液采气技术,实现稳产开发。

  此次会议不仅是技术交流平台,更构建起资源开发与创新协同的纽带,也传递出“提速准东煤岩气开发”的决心。从勘探开发理论创新,到工艺技术落地应用,各方凝聚共识;以地质研究为“导航”,以工程技术为“引擎”,提供了“技术交流+协同攻关”双支撑,进一步推动准东煤岩气开发高效迈进。

  “此次研讨会为准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未来,准东采油厂将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准东采油厂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厂将按照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彩探1—H等重点井的投产效果,全面开展地质、工艺剖析,精准定位问题关键,制定适配的压裂参数、排采工艺和生产制度,推进八道湾组水平井先导试验,同时优选老井试气、试采,助力突破开发瓶颈,为实现采油厂“十五五”期间天然气上产2亿立方米持续赋能。

  
编后:

以创新驱动 向深层进军

  此次准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与技术的盛宴,更是一次直面挑战、谋划未来的战略动员。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准东采油厂以三大主力气藏为突破口,通过“问题导向+技术赋能”双轮驱动,为兄弟单位天然气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唯有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啃下天然气开发的“硬骨头”。当前,致密砂岩气、火山岩气、煤岩气开发普遍面临技术瓶颈与效益挑战。在准东地区的探索中,白家海凸起致密砂岩气将高精度勘探与工艺优化结合,直指成本高、产能低的核心矛盾;火山岩气从“高点布井”转向“系统成藏研究”,以三维地震攻关和新成藏模式突破深部勘探困局;煤岩气通过地质与工程协同,在层系优选和排采工艺创新上取得关键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提出的“向深、向内、向源”勘探战略与“地质+工程”协同路径,既是对准东地质特点的精准把握,也为同类气藏开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例如,火山岩气从风化壳向内幕延伸的勘探思路,有效解决了资料覆盖不足的难题;煤岩气借鉴鄂尔多斯经验推进先导试验,实现了技术的跨区域转化应用。这些举措彰显了“立足实际、开放创新”的开发智慧。

  未来,准东采油厂围绕重点井开展的地质工艺联合攻关,以及“十五五”天然气上产2亿立方米的目标,既体现了该厂的发展决心,也对技术落地提出了更高要求。后续,该厂需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立“试验—优化—推广”的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在降本增效、绿色开发等领域持续发力。相信随着技术迭代与经验积累,准东地区必将成为新疆油田天然气开发的重要增长极,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邵文静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