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侯婧婧
“读书于我,就像在忙碌奔波中寻得的一寸静谧,能让浮躁轻率的心灵得到片刻歇息。”坐在龙尚社区书屋的椅子上,该社区居民姚玉兰捧着一本泛黄的诗集,指尖轻轻划过书页上的批注。阅读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底色。
偷来的阅读时光
回忆起读书的起点,姚玉兰的思绪飘回了青涩的求学时代。
“那时候哪有什么课外书可读,课本和习题就是全部的世界。”姚玉兰说,在学业的重压下,课外读物就像是“不务正业的芜杂”,但对文字的渴望像破土的新芽,总在不经意间冒出尖来。
对书籍的渴望让姚玉兰开启了一场“地下阅读”的秘密行动。散文、诗集、短篇小说……只要能拿到手的文字,姚玉兰都如饥似渴地吞咽,在机械的记诵和题海战术之外,为自己开辟出一片书香满溢的精神角落。
毕业后,姚玉兰开始从事文书工作,与文字的交集从偷偷摸摸变成了日常。白天,姚玉兰翻阅大量专业书籍,在规范严谨的公文里打磨字句,晚上再挤出时间读点自己喜欢的散文或诗歌。“专业书是安身立命的支点,而文学书是滋养心灵的清泉,缺一不可。”姚玉兰说。
工作之余,姚玉兰也尝试着写了点东西。办公室的废稿纸背面,常常写满她的随笔和小诗。“有一次我写的散文在刊物上发表,拿到样刊那天,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比领奖金还开心。”姚玉兰说。
退休后的阅读盛宴
真正让阅读绽放光彩的,是退休后的日子。
“卸下工作的担子,我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终于能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了。”书籍填满了姚玉兰的退休生活,让她度过了愉悦的书香岁月。
这种喜悦在遇见朗诵班后,又添了新的滋味,姚玉兰开始用声音丈量文字。
“遇到张凤梅老师那天,她正在朗诵一篇散文,声音里带着温度,把文字都读活了。” 被深深打动的姚玉兰当即决定,要加入这个朗读“大家庭”。
从此,每周的朗诵课成了姚玉兰最期待的时光。大家围坐在一起,轮流朗读喜欢的篇章,她也因此与一群热爱朗诵的伙伴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与诵友们相互学习、交流提升,视野宽了,底气也足了。”姚玉兰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朗诵比赛、读书分享会、文化展演等各种场合。
书房里的邻里温情
“每天我都给自己安排了固定的诵读阅读时间,同时还会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学习充实着呢!”姚玉兰说。
在龙尚社区内,有一间常年向居民免费开放的社区书房,藏书众多,且常常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成了大伙儿心里的好去处。
在暑假的读书会上,孩子们争相用稚嫩的声音分享着阅读感想,台下的大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被逗得哈哈大笑。活动结束后,大家还会围在一起,聊起刚读过的书里的情节,分享着自己的感悟。善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渐渐在社区里蔚然成风。
更让人暖心的是,邻里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起来。“以前邻居见面就是点个头、问个好,现在谁家有困难,总会有人主动伸出援手,好人好事此起彼伏。”姚玉兰说,这些从书里延伸出来的善意正悄悄重塑邻里关系、生活节奏。
回首漫长的书香岁月,姚玉兰感慨道:“最好的晚年,不是留住青春,而是让心在这些安静的文字里,慢慢长出温柔的韧性。”

责任编辑:王雯婧
本期编辑: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