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
当前,我市“中医药文化月”暨第八届“冬病夏治中医养生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从古籍里的晦涩理论,到可感、可触、可用的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文化正以亲民化、生活化的方式走进克拉玛依寻常百姓家,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医药文化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焕发出青春生命力。
这种青春生命力,首先体现在日益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自2017年首届“中医养生节”举办以来,这项活动已成为克拉玛依市民翘首以盼的健康盛事。据资料显示,放眼全疆乃至全国,能够统筹全市资源连续8年举办大规模、长周期中医主题活动的城市屈指可数。中医养生节期间,在街头巷尾,中医药知识宣传栏随处可见;在社区广场,中医养生讲座场场爆满;在学校课堂,中医药文化课程深受欢迎。这种全民参与中医养生的热潮,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油城大地展现出蓬勃生机。
这种青春生命力,其次体现在市民不断提升的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上。“十四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委创新开展中医“三进”(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89场“中医养生季,医疗巡回行”健康服务宣传活动惠及5万余人次。市卫生健康委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居民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率超过90%,居民对各类中医健康服务宣传活动的满意度达85%以上。气功大舞、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在公园、广场遍地开花,中医药正从典籍走向生活,成为市民健康养生的“好搭子”。
这种青春生命力,还体现在日渐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构建起了“三级医院牵头+社区中医馆覆盖+社会办医补充”的服务网络,中医类医疗机构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达到26家。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全疆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诞生于我市,8大名医工作室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每千人口1.5张中医床位、0.72名中医医师的配置水平,更是在全疆处于领先地位。如今,市民想找中医看病,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四处打听名医,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疗机构都设有中医科室和名医工作室,大部分机构周一至周日均提供中医药服务,“让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已成为我市医疗服务的新常态。
这种青春生命力,同样体现在中医药人才队伍的茁壮成长上。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将技术推广与分级诊疗、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对口支援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系统化开展专业培训,显著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仅2024年,我市就开展了4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累计开展培训6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目前,我市注册在案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总数达351人,通过“师带徒”的模式,数十名年轻医师成为全国以及自治区名老中医的徒弟,中医服务水平不断精进。2024年5月,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中医医生杨枫成为全国著名中医周铭心的“亲传弟子”。经过一年的潜心跟师学习,杨枫深有感触:“中医的博大精深令人叹服,恩师不仅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医学视野,更让我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种青春生命力,更体现在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实践成果上。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城市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我市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为原则,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构建起“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支撑”的创新体系。目前,我市已形成中医康复、中医精神康复等特色专科集群,建成中西医协同糖尿病门诊等特色诊疗单元,拥有国家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培育项目1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3个,设立银屑病等专病中医研究室3个。中医药事业实现了从传统诊疗模式到现代专科化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青春正当时,未来更可期。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实践,正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活例证,为边疆地区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这棵古老的生命之树,必将在克拉玛依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青春之花,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何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