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抗战中的新疆丨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 抗战时期的“生命通道”

2025-08-18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国际援华物资必经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统称为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分为北线和南线。

  北线是从苏联的阿拉木图(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经中国新疆到兰州,南线是从拉达克的列城,穿越喜马拉雅山麓进入新疆后到兰州。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用血泪和真情鼎力支前,保障南北两线畅通,大批援华物资源源不断经新疆转运至抗日战场,在中华民族最危急时刻构筑起一条“生命线”。

  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生命线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相继被日军占领或封锁,东部沿海的国际通道基本断绝。中国维持对外联系的主要陆路交通线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也相继中断,孤力奋战的中国迫切需要外部援助。

  “其他路线都断了,国际援助中国抗战的物资怎么运到前线?”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刘向晖说,这条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有陆路和空中通道。陆路通道起于阿拉木图,经中国的霍尔果斯、乌苏、乌鲁木齐、吐鲁番、星星峡、河西走廊至兰州,全长近3000公里,其中1530公里在新疆。空中通道从阿拉木图经伊宁、乌鲁木齐、哈密到兰州。

  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橹出版了《战时西北国际交通线》一书,对这条国际大通道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影响作了详尽描述。他说:“在通往外部的交通线几乎完全断绝的情况下,这条通道一度成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生命线。”

  1937年10月至1939年8月,苏联运输至中国新疆的战略物资统计为飞机985架、坦克82辆、大炮1317门、汽车1550辆、拖拉机30台、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00万发、炮弹190万发、炸弹8.23万枚。这些物资基本上都是经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运输而来。

  新疆人民不到一年打通“生命线”

  西北地区山高路险,基础条件差,为建设运送苏联援助物资的西北交通线,新疆政府紧急动员了50多万人参与建设,掀起修路热潮,当时新疆总人口不足500万。

  由于任务紧迫而工程难度极大,在没有现代化机械全靠人工的情况下,不少修路群众都是自带干粮,义务劳动。

  号称“死亡之谷”的果子沟,是出了名的险路。开始筑路时是1937年9月,果子沟的山上已经布满积雪,为了赶工期,群众夜以继日地干,部分群众甚至献出了生命。仅仅用了20天时间,果子沟通道就被打通。

  “这些发生在普通民众间的动人事迹,充分体现了危难之际各族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陈橹说。

  全疆军民齐心协力,不到一年就打通了一条横贯新疆的抗战通道。霍尔果斯至乌苏段的公路基本完成,部分路段穿越了茫茫沙漠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乌苏至星星峡段公路的路基桥梁等得到一定修缮,沿途还想方设法修建了一些接待站和加油站。

  1937年10月17日,第一批运送军需物资的卡车从苏联出发,向着硝烟弥漫的中国疾驰而来。

  当时除了地面交通线之外,还有一条通往国内省市的空中运输线。

  为使苏联战机尽快转场入境,中苏公路沿线整修新建了一批机场,新疆伊宁、乌苏和奇台的机场就是那时修建的。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的馆陈,记录了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历史。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摄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内,82岁的乌鲁木齐市民王贵观看昔日的运输图片后感慨:“新疆各族群众保障了国际运输线的畅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精神必须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翻山越岭运送抗战物资

  从拉达克的列城出发,穿越喜马拉雅山麓,翻越喀喇昆仑山,进入新疆叶城后,经喀什、库车、吐鲁番直奔兰州,主要运输来自同盟国的援华物资,这条南线又被称为国际驿运路线。

  1942年,日本人炸毁了中国抗日战争重要的运输通道——滇缅公路。此时,大约有上万吨国际援华物资滞留在卡拉奇港口。

  1944年初夏,当时的国民政府交通部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学子陆振轩。陆振轩议定先将货物运到列城,再由新疆方面准备驮马1000匹到列城来接应。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的馆陈,记录了驮工们运输援华物资的历史。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摄

  新疆第一时间筹集了1000余匹骆驼、马匹,招募了180多名驮工。驮工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损失了100多匹驮马,牺牲了十几位同伴后,终于到了列城。

  1944年10月15日,以陆振轩为队长的首趟运送抗战物资回国的驮队开始返程。1944年11月10日,这批抗战物资安全运到叶城。此行全程675公里,沿途最低气温零下30摄氏度,路途艰险,驮队历时27天,辗转周折,开辟了一条国际驿运路线。

  从这次运输开始,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驮运才结束。通过这条国际驿运路线,共运回汽车轮胎4444套、军用布匹782包、油袋588件、呢料63捆和各种医疗器械等。

  今年44岁的皮山县康克尔柯尔克孜族乡乡长尤努斯·居西曾听老人们讲过驮工的故事:“我走过这条路线中的一段,深知沿途环境的恶劣。驮工们牺牲生命运送抗战物资,我们会永远铭记并发扬这种爱国精神。”

  “北线和南线都是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战中展现出的信念、决心以及赤诚的爱国之情,会永载史册。”刘向晖说。

  【相关新闻】

  视频丨抗战中的新疆·影像志①统一战线

  视频丨抗战中的新疆·影像志②抗战募捐

  视频丨抗战中的新疆·影像志③献机抗日

  视频丨抗战中的新疆·影像志④赤子丹心

  视频丨抗战中的新疆·影像志⑤红色通道

  抗战中的新疆丨抗日烽火中,共产党领导新疆民众共赴国难

  抗战中的新疆丨新疆各族民众慷慨解囊为抗日募捐

  抗战中的新疆·英烈魂 丨杜重远:以身报国 任重道远

  抗战中的新疆·英烈魂丨林基路:生命熔铸成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

  抗战中的新疆·英烈魂丨毛泽民:坚贞不屈的“红色大管家”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